活在枫叶国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43|回复: 0

[温村新闻] 国风古韵,“回响”在多伦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1-15 22:48: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
国风古韵,“回响”在多伦多-1.jpg 3 t. x* q4 J0 n* c3 h7 u: {- U
  o& V3 S0 B4 K
史欣玉(前)表演京剧时舞台照。
7 N) u7 v  a4 ]; i, c9 G
# }/ v) I2 w3 D
* ^: i! k, E* b2 [' P, F* O% [- L$ r& F  B- I2 l' Z7 g
史欣玉在后台完成妆造。, c' A4 B; ?4 H# o: m

% p, F  G0 d9 g' N1 X5 G/ J 国风古韵,“回响”在多伦多-3.jpg 7 q5 ^" \6 N) a2 H) x/ e
% v4 W# Q; U) m4 B$ b* r6 w
史欣玉生活照。
7 B; p( s' b8 Y) e$ C+ s% x
! c6 W) u; @( l0 D5 H# c9 W本文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E, J7 @. W1 c) X: \: F' I4 }+ f. m" e, R
史欣玉自幼学习京剧,目前在多伦多大学学习传媒与艺术史。留学路上,她不忘心中的戏曲梦,创办了“回响传统文化研习社”,在异国他乡传播中国戏曲文化。从多伦多市中心的小剧场到大型演出,史欣玉用精彩表演搭建起文化交流的桥梁,通过社交媒体向更多人展现中国戏曲。
8 H* c( I  x8 y- k; m9 C& g) p- f, a, Z$ f
5岁半与京剧结缘
0 \% f6 d+ i, C) h3 c7 m9 p9 p/ ]8 X9 @& z( G. u; c  G6 i/ P, P
史欣玉和京剧的缘分要从她5岁半说起。“小时候,我看到电视上京剧演员穿着色彩斑斓的服装表演,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便想要模仿他们。我把玩偶摆在一起,把他们当作观众,然后将床单、被套披在自己身上,装扮成京剧里的角色,仿佛自己站在戏曲舞台上。”史欣玉说。
# l( X% Z" q. J! q
( r) q) J9 _6 [0 K史欣玉的父母发现了她在京剧方面浓厚的兴趣,便为她寻找了一位老师。史欣玉说:“在大家的印象里,京剧老师都很严肃,学习的过程也很艰苦,但我的老师很和蔼,她总是鼓励我,让我觉得学习京剧是一件快乐的事,这更加激发了我对京剧的喜爱。”% x3 u! g& h. [1 \7 O; \/ q9 ^

; v2 o9 u" T& s9 X$ h' M来加拿大留学后,史欣玉一开始感到孤独和不适应。“当时,我想做一些事情来充实生活,于是开始自学昆曲。学得越多,练得越多,我想展示给大家的愿望也就更强烈。”
  o* Y& ]9 T4 B) k' s+ Y! t
" U, L" T: |3 n* {; v! l* S就这样,史欣玉和朋友们创建了“回响传统文化研习社”,并在当地组织表演。史欣玉说:“第一次办这样的活动,我们都没有经验,中间遇到了很多困难。我们找了很多家剧院,最终定在了一家多伦多市中心的剧场,大概能够容纳120人。出乎意料的是,演出的票立刻售罄。看到大家的热情,我更加坚定了办好演出的决心。”% Z6 u7 i: J7 y& |' i' d  \

! d* q  f) E. q$ g史欣玉很快遇到了另一个难题——扮相问题。她说:“在国内演出时,扮相由专业的妆造老师负责,但是加拿大没有这样的老师,所有妆面扮相需要我们自己动手。”2 D5 B0 N: ^) k& ]7 p
1 M4 R0 }0 q8 x  [
史欣玉对于演出扮相有严格的要求,她说:“我想尽可能地将戏曲完美呈现在观众眼前,让大家一看就知道,我们的演出是专业的,因此妆造、舞台效果都不能马虎。我们每个人身兼数职,既要表演,也要学习妆造,互相帮忙完成扮相。”
5 r9 B9 i# L* q; N/ V8 f, \# [- Q6 z! W* ?  o8 U& @6 ?
到了演出的日子,史欣玉和朋友们表演了折子戏《牡丹亭·游园》。她说:“当时观众很兴奋,他们没有看过这样的戏曲表演,展现出了很大的兴趣,演出结束后还不停追问我们穿的是什么,唱的是什么。”
* E; E; F& v) m& G2 M: S# W9 p- o
% U7 X# Z3 ~$ O  r) d. D第一次演出的圆满完成,给了史欣玉继续前进的动力。“我们的演出收获了一致好评,同时也得到了很多宝贵的意见,这让我既有成就感,又有新的启发,我希望下次做得更好。”史欣玉说。. I% R7 r7 I, u: m: g7 _
4 \$ l0 l9 u2 L- ?8 a$ i1 _: u
外国观众越来越多
9 s! f. t+ [5 q- ]* P
6 e# @. B% a) L史欣玉说:“‘回响传统文化研习社’的成员主要是多伦多及周边高校的学生和在职年轻人,具有专业或半专业的艺术背景,我们因为共同的热爱聚集在一起,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 S7 Q* Q3 i7 I% n# p

" }) x, p) Y& |3 d9 U0 ?3 Z/ h) E: c% e“去年我们举办了《如梦令》的国风大秀,整场演出持续了两个多小时。不仅表演了流传600年的经典昆曲《南柯记》《牡丹亭》,气势磅礴的中西乐合奏《瑶族舞曲》,还有《红楼梦》造型走秀。”史欣玉说。
% d% A) L% d% Z  O8 @
& [" h, v1 {+ s“刚开始,大家得知要表演《红楼梦》走秀都非常兴奋,我们想尽全力做到最好。”史欣玉说,“我们以1987年剧版《红楼梦》为参考,寻找贴合人物气质的模特,在服饰和妆造上也查阅了大量相关资料,每一个动作都是揣摩了人物性格之后定下来的。经过两个多月紧锣密鼓地准备,最终呈现在观众眼前。我还记得当十二金钗与贾宝玉在舞台上站定,灯光落下的那一刻,全场的掌声与相机快门声不绝于耳。”; W0 {+ |/ d$ I
3 ^0 K( U0 i; l/ A9 Y5 e1 ~
随着举办的演出增多,台下的外国观众也变得更多。史欣玉分享了一件令她印象深刻的事。“有次我参加文化节的演出,台下坐满了外国观众,他们平时较少接触到中国戏曲文化,感到很新奇。一场演出结束后,外国观众纷纷走过来要与我合影,舞台距离化妆间仅几步距离,但前来合影的人把我团团围住,短短的几步路生生走了20多分钟。看到大家如此热情,我感到十分开心。”史欣玉。1 |: y' `2 H+ b) g
4 u8 z9 C0 k5 v& D# y9 Z
研习社还收到过多伦多大学东亚历史文化课老师的邀请。史欣玉做了一次客座嘉宾,为多伦多大学同学们讲解中国历朝历代不同形制的汉服。“我记得同学们听得很认真,在他们的强烈要求下,我还现场演唱了一首昆曲,带大家沉浸式体验中国文化。”  o7 B1 N! S/ O3 D  `

% p4 P7 H& f+ I' A史欣玉坦言,在国外传播中国戏曲文化,一路走来得到了许多帮助。她说:“最初我们的演出没有专业伴奏老师,伴奏是从网上下载的,演员们只能跟随伴奏的节奏来,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演出发挥。后来,我们结识了很多华侨华人,他们热情地提供帮助,有专业的伴奏老师加入,助力演出。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将我们连结在一起,想到这里我的心中总会升起一股暖流,愈发热爱祖国文化艺术。”; [% z9 w2 L1 t( d* m8 T( e
! Z) s  G7 j8 f8 x- H0 W4 R
社交媒体分享演出视频7 j% {  Y# E# _+ X" \- y
" ^5 |0 E8 j  \' h$ P$ e2 T* j
除了举办传统文化演出,史欣玉还运营自己的社交媒体,通过网络向更多人传播中国戏曲文化。她说:“有一次,我想录制在中式园林里练习《牡丹亭》的视频,于是来到了蒙特利尔市的梦湖园。演唱过程吸引了外国路人驻足。等我唱完一曲,他们都好奇地围上来,不停夸赞曲子非常动听,问我表演的是什么故事。我为他们讲解了牡丹亭的故事,还借此介绍了戏曲相关历史。他们津津有味地听完,还不时追问问题。看到大家很感兴趣,我很高兴,我们的优秀文化值得被更多人看到。”
, H2 g: u7 _9 @: h5 k2 `# E# x% n- {! n2 |; q( }5 E: w& \
除此之外,史欣玉常在社交平台上分享演出前后的心得体会,吸引到了更多人对中国文化的关注。“发社交媒体就像学习一门新语言一样,不要害怕表达,而要大胆展现,让更多人看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史欣玉说。1 Y: x4 I0 R' d4 Z- Y# Z3 F

8 M9 t* N3 ~4 p. ^吴沂萱
8 I3 W8 C4 b3 s: B% \: F) h: ]
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郑重声明】活在枫叶国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本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活在枫叶国

GMT-5, 2025-5-14 18:17 , Processed in 0.021137 second(s), 36 queries .

Powered by 活在枫叶国

www.canadaasians.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