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 h; N; X% x
1 G! I% ?9 o) s U3 }/ ?山东是我国农业产值第一大省,粮食总产量、粮食单产均位居全国前列。习近平总书记今年5月在山东考察时指出,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动实现粮食增产提质,建设更高水平的“齐鲁粮仓”。 7 i6 E" D3 d) D( J. C0 ^
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山东坚定扛牢农业大省责任,改良田、育良种、引良机、推良技、兴良制,集成发力继续主攻单产提升,全链条提升节粮减损能力,着力建设更高质量的高标准农田。
( s' k" i/ U4 Y% Z截至目前,山东粮食总产量连续3年超1100亿斤,夏粮面积、单产、总产“三增”,今年秋粮已获丰收。
6 y" y1 o+ m+ K4 ]. }, c
" P" s% c ^( `$ y! p, m5 g视频加载中...
# E5 p& Z. J0 c1 y" A& Z* ?- N2 X% r5 \$ I( @4 }
4 r! R3 @: f+ y2 u/ g * ~& G" t) b; D; O E7 b- b, D
: Y3 e$ h! A/ I$ z良机耕良田
2 z3 V9 ]1 `) x/ N一场细雨,滋润了深秋的土地。 & |) U, W \& E2 N
在山东济宁嘉祥县马村镇万民为农服务中心,搭载着北斗导航系统的大马力拖拉机成为今年“三秋”的田间一景。“这是新‘宝贝’,整地、开沟、播种都能干,还能自动规划播种路径。来年开春,我们的麦苗会像刚理的寸头一样,整整齐齐。”万民为农服务中心负责人山万民说。
2 q, ?. ~# k3 \8 `& A# r5 s1 b2 x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加速转变,无人装备、智能系统成为种田主力。
# C( C* E, O c, `" k4 g4 B在山东省潍坊市的潍柴雷沃智慧农业示范基地,40余台(套)智能农机默契配合,有条不紊执行着收获、打捆、耕整、播种、植保等农事任务:驾驶室内空无一人,收割机自动识别、避让障碍,拖拉机自主收集植保、土壤、虫情等农情数据,先进播种机能兼顾大豆和玉米两种作物复合播种需求…… % J7 J ^1 h' l3 J
山东今年“三夏”上阵150万台(套)农业机械,“三秋”更是投入约210万台(套)各类农机。其中,已有9500余台大型农机加装辅助驾驶系统,实现自动驾驶。
' W4 Q& G8 M2 z @ |产粮大县济宁市汶上县玉米播种季持续高温少雨,土壤缺墒严重。当地通过农机合作社等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调度大型智能指针式自动喷灌设备、桁架式移动喷灌设备等8000多套设备参与抗旱,顺利迈过保苗关。 # G" s) M; o0 h- }' ?, S# P& P
为提升小麦播种质量,山东遴选出31种小麦高性能播种机主推机型,大幅度提高补贴额度,支持和引导农民购置。 8 L7 ^) b( P5 C* x5 w% M+ @6 \" E
用的是良机,耕的是良田。
3 {& k9 B! B7 K6 g z2 `1 l7 A: p) t
) U1 s( ^0 Q: P# @" f
% b9 ^) g" _5 h2024年3月3日,在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闫寺街道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工作人员在安装节水喷灌设施。新华社发(张振祥摄)
% z) b2 k! w. G- z( |! ~& }山东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7643.7万亩,约占全省耕地面积的80%、永久基本农田的90%。山东省农业农村厅数据显示,已建成的高标准农田集中连片、设施配套,亩均粮食产量较建成前提高10%至20%。 ( p% T4 F& P; n
山东德州市陵城区义渡口镇解家村正在安装管灌设备。“埋深约90厘米,能更好促进作物根系发育和水肥吸收。”陵城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纪书鹏说,安装作业预计11月底完成,今后可实现远程灌溉,让老百姓种地更加省力、省心。目前,陵城区已有8万亩高标准农田完成提质改造,改造后小麦和玉米产量提高10%。 7 D. u& W3 y% g8 f
在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的基础上,山东持续高位推动,加大激励力度,对上一年度粮食生产工作质效前5名的市,各给予2000万元的奖励。 . o$ J/ U$ @7 y1 K$ |- Z5 l4 G
2021年秋种开始,德州市正式启动“吨半粮”生产能力建设,当地建立起市县乡村四级“书记抓粮”机制为粮食生产“保驾护航”,2023年实打测产的102万亩地块,实现了“吨半粮”目标。 8 E( I: j1 T Z+ B$ d l
“德聊吨半粮”“汶阳田”“鲁西南”“黄三角”“临郯苍”“胶莱河”……山东已部署六大主要粮食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引领区建设,其中今年将先行建成310万亩“吨半粮”核心区,带动全省大面积单产提升和均衡增产。
* S6 m* o+ R+ j7 J. `
' }. N8 u: u; L" I
' J" [; J* ?9 Z4 l% S
7 z! q" `5 h% Y1 i! E% J8 Y0 h良种配良技2 g+ [! w& D& h1 r8 `! C6 o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 % f: p+ B% u7 [2 W) x; G" \
r" y6 |( i" E! f6 A
9 P, P; t' v+ w c, C4 A5 a% v" J" s0 w6 |/ \/ Z
2024年10月8日,农民驾驶农机在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黑里寨镇一处农田里播种冬小麦。新华社发(张维堂摄)8 b ^ g! t( @2 v( B+ U
在山东潍坊诸城市,种粮大户王静的300亩玉米收获完毕,冬小麦刚刚播进地里。“还是‘鲁研951’!这个品种苗壮,抗病性、抗倒性、抗冻性都非常好。相比以前种过的其他品种,亩产能高出100公斤。”王静说。
5 d* K" d1 [$ O7 t6月中旬,就在王静的地里,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组织专家,对她试种的“鲁研951”高产示范方进行了实打测产验收。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院长倪中福宣布:经过水分测定和杂质去除,实打实收亩产864公斤。
! O9 u: c; K* f# t" B今年是山东省农科院小麦新品种“鲁研951”大面积推广的第一年,预计这一新品种的播种面积将达150万亩。
0 J }7 U% `8 ?4 S/ {全国推广面积前10名的小麦良种,有4个来自山东。仅这4个品种,在山东的播种面积就超过小麦播种面积的一半,有力支撑了粮食丰产。 % s! `. N) V \6 R- w
“黄淮麦区平均亩产400公斤以上、大面积丰产田亩产超500公斤,在一年两季的种植模式下,这一产量居世界领先水平,良种功不可没。”中国工程院院士、“济麦22”育成人赵振东说。 . x; T2 ]# C8 c! {! K
目前,山东省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稳定在98%以上,良种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达47%,是“齐鲁粮仓”持续丰盈的重要源泉。 6 a# S2 c, \0 ^- Y/ Y) \; g: E) A' z
好种还需配好技。
+ q0 r. ~3 f1 B7 I: r禹城市乡邦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厚志介绍,他们今年开展了除草剂筛选与植保综合技术试验,并结合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的发展需要,配套将“减垄增地”和“玉米适期晚收、小麦适期晚播”等技术落地,实现了“玉米不减产,多收一茬豆”。 2 { w1 P% d6 [% E: ^; s {3 {! |
3 | H# r. c! F9 f) ?
8 [5 N3 ~* V D) {2 C* B2 a: h( u; U/ }; F! }
2024年5月25日,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郯城街道山南头村村民将收获的小麦装车。新华社发(张春雷摄)
! Q& t9 d) g) b# P8 A& C在小麦生产上,山东集成推广宽幅精播、精细机播、“一喷三防”等技术措施;在玉米生产上,大力推广密植栽培、精准肥水调控、导航单粒精播、精准化控与机械精准收获等多方面的精准调控;在大豆生产上,实施了“加、增、促、助、减”单产提升五步技术路径…… / ~$ J* R) i+ [7 U5 y% i
好技术需要推广好。山东以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为抓手,在全省组织开展了“万人下乡·稳粮保供”农技服务大行动,组织动员省、市、县、乡1.8万名农技人员,全方位开展农情监测、技术培训、指导服务,力求以“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促“提单产、提品质、提效益”。
/ J8 `: | t9 ~( j+ w* s3 _' w# m; C. f5 G

, v) V5 R8 d9 c4 }- C2 L8 l
0 A" x2 n$ _8 b" }( X4 q开辟“新粮仓”4 }' C, M' p/ b2 {2 f3 u; [
2 X. W& p; }* \, _ }( h" ?
: ]( b- w9 k$ o6 `/ ]2 w( Q, T
2 \4 |0 M; d; J* S1 n$ p7 Q9 k
2024年6月24日,在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李鹊镇一家庭农场,农民用桁架式喷灌机为玉米地浇水。新华社发(刘云杰摄)
; b7 f% f9 V% {% ~% C, i亩产648.4公斤!山东东营利津县汇邦渤海农场的盐碱地上,800亩玉米规模种植单产提升项目近期达标。
- l \3 K. ~/ q* j) E“这么高的亩产,以前做梦都不敢想。”农场项目部经理孙海栓10年前入职,当时这里的玉米亩产不足300公斤。“我们持续对土地进行改造提升,并采用‘暗管排碱’‘水肥一体化’等技术,玉米的产量一年比一年高。”
! j( y$ u, A& R4 L山东盐碱地面积接近900万亩。近年来,山东坚持“以种适地”同“以地适种”相结合,着力在这些“不毛之地”上开辟“新粮仓”。 6 B, X4 V y2 `: K0 G% \/ K: w6 m$ o
地处渤海之滨的潍坊市综合运用盐碱地工程技术、生物技术、节水浇灌技术,提升土壤肥力。潍坊昌邑市盐碱地改良面积已达10.2万亩,土壤含盐量从10‰以上降到3‰以下,粮食亩均产量大幅提升。 2 q( ^. f7 M: z5 g
5 z8 }, O @0 Y
I8 i8 m' r/ c, R0 b [- ~8 D. q
( ^; I0 I) r) {# P: }
2024年10月28日,山东省邹平市台子镇农民在种植基地收获盐碱地香稻(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董乃德摄)
; o- ]+ }- h1 H' n1 j耐盐碱的高产品种不断涌现,为盐碱地粮食产量提升注入强劲动能。
1 S: z7 G. B. @在东营市垦利区的本来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基地,7000多亩优质耐盐碱水稻10月底迎来收获。公司负责人周廷芸说:“今年亩产可以达到600多公斤,盐碱地也种出了优质高产稻。” ! r2 e4 Y4 |, A+ T6 j- Z/ I9 m! E7 Y
在土壤含盐量3.3‰的盐碱地里,今年“济麦60”千亩示范田平均亩产达511.88公斤,刷新这一盐碱度上的小麦亩产纪录;2021年,“齐黄34”以亩产302.6公斤,实现大豆在黄河三角洲盐碱地上的单产突破。
3 |! ?, p8 w9 X& N; y* G丰收的盐碱地成为具象的“新粮仓”,而持续提升的节粮减损能力,则是山东无形的“新粮仓”。
2 b1 F, ? k6 R) F$ }+ k- N山东连年大力优化农机装备、提升机收水平,机收损耗率一降再降。2024年,山东小麦平均机收损失率为0.81%,较上年降低0.18个百分点。
% ^0 u! q, U0 K8 c# L0 j$ P8 N l1 S# [) N4 ]
* Z% T5 b9 o3 G4 |! @! n" C
5 H+ h3 o- S& W R
2024年10月9日,在山东省临邑县德平镇,农户把收获的玉米装车运输。新华社记者 徐速绘 摄
. D) h: y: O4 Y' x为减少晾晒、运输、仓储等产后环节的损耗,山东深入实施粮食绿色仓储提升行动,加强粮食产后服务。 7 m) n' s4 E2 L# e9 W9 C% S$ d- r
德州禹城市房寺镇为农服务中心这段时间正24小时开仓收粮。农户的玉米在这里经过脱粒、烘干,被送进立筒仓。房寺镇党委委员张中华介绍,中心总仓储能力5.1万吨,配建了日烘干能力600吨的烘干塔,有效降低了粮食霉变、鼠吃虫咬等损耗风险。 & W0 P* ~* ]# ]* L3 C) F( I8 P
% h" D! R d3 ^3 Q; b7 n* t

; B, I$ x6 W: U" _ t. z7 ]- {) P6 Y1 Z d! j- j
2024年10月12日,在山东省荣成市上庄镇一处粮食烘干中心,村民运送玉米等待烘干(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李信君摄). m# a( j- Z1 f Y' L
目前,山东仓储设施条件显著改善,储粮周期内综合损耗率降至0.42%。
) a5 N( s6 W+ [适度加工也是节约粮食。在山东德州、滨州、泰安等粮食加工大市,通过提升改造生产设备和技术工艺,延长研磨取粉道数,重点龙头企业大幅提升小麦出粉率,并推出“粗磨”“全麦”系列产品,让营养健康与节粮减损实现双赢。
Y7 G7 M/ D' t, R E4 }( h“三秋”步入尾声,齐鲁大地上,玉米满仓展现收获的喜悦;广袤粮田中,麦苗青绿,孕育来年的丰收。 # |. Q& y: r. o8 {% Q
3 M- j9 ~& i- Q; S& T* b
8 c8 O% w4 O8 O" R4 J- \, R( t+ w, ?; p9 E" \9 A% e
文字记者:陈灏、叶婧、萧海川
) b% a/ z6 w$ c2 S$ t视频记者:赵小羽 8 ]- w0 f8 A/ h' @; x
海报设计:李梦帆 & ~' ]1 b+ C h; p6 e7 K; Q
统筹:张虹生、李安、黄小希、冯筱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