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环球时报 3 q+ X4 A" _1 m# y9 o
# G0 n& `" t6 S; v6 l) C3 z9 `1 t) M【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晨阳 环球时报记者 马俊】无人作战装备早在近年的局部冲突中崭露头角,而俄乌冲突中的无人装备在这个岁末年初又开始更换全新的作战模式,无论是无人艇与对空导弹的组合“史上首次击落直升机”,还是光纤制导的无人机让传统反无人机措施失灵,它们都在暗示未来战争“矛”与“盾”的对抗正在螺旋升级,或将迎来新的“无人战争”时代。 9 X6 m2 y( m& I3 N, J2 Y
4 [ q6 E, ]' y6 l! ]/ P5 D4 {历史性第一次!无人艇击落直升机
% Z0 \) o9 }& x; y
* d, H: G; c F" P t; Q, Z4 c据印度《欧亚时报》2日报道,乌克兰军方于去年12月31日宣布“创造了历史性壮举”,使用海上无人艇发射对空导弹,击落了一架俄罗斯军用直升机。这也意味着无人艇在与有人装备的对抗中再度占据了主动。
* \! [. C+ ?( b$ a2 \4 _, O
& B9 _) G" I; B N3 d7 [& s! Y6 q报道称,乌克兰国防情报总局在去年12月31日宣布,乌军一艘Magura V5型自杀式无人艇在黑海靠近克里米亚的塔尔汉库特角附近击毁了一架俄军米-8直升机,据称另一架直升机也在攻击中受损。“这成为现代无人水面舰艇中的里程碑事件”。
) f7 V2 z2 q' B3 H/ P' `, S6 @6 |5 X' N2 C5 {
+ Y; N( z" h( E/ ?
- ^1 w- `2 L2 L+ o2 o, z) r. {
配备导弹的乌军无人艇3 R* L+ b7 a8 ~9 c( V
! T- j3 C& |. |5 Q根据乌方发布的视频,当时这艘无人艇正在与两架俄军直升机对峙,随后该无人艇发射了一枚R-73红外制导格斗导弹,导致一架俄军米-8直升机被击落,另一架直升机在交战后设法返回基地。乌克兰国防情报局还发布了另一段据称是截获的被击落俄军直升机飞行员的无线电通信,飞行员描述称:“砰的一声——我被击中了。这是从水里发射的。之后又有一枚导弹一闪而过。我没有看到它去了哪里,但第一枚导弹直接击中了我,并在附近的某个地方爆炸了,一些系统被损坏了。”
, M% o, J* J; h" V' G G6 z1 |" v" X1 c: _. n0 o. z# u
该报道提到,Magura V5型自杀式无人艇是当前乌军使用的主力无人艇之一,它全长5.5米,宽1.5米,巡航速度为22节(每小时约40公里),最高速度为42节(每小时约78公里),作战范围超过800公里。它采用先进的自动控制系统,可以执行侦察、作战、布雷、搜索和救援等多种任务。 , K. ~$ S$ Z4 s! W( e
: }3 L3 o. }( _& j7 [+ `
美国“福布斯”网站2日称,近年来,乌军使用多种型号的自杀式无人艇让俄黑海舰队遭受严重损失,迫使后者放弃了黑海控制权并转移到距离乌克兰控制区更远的地方。据不完全统计显示,2024年2月、5月和6月,乌军无人艇对克里米亚俄海军塞瓦斯托波尔基地的多次突袭中,先后击沉了一艘护卫舰、一艘登陆舰、一艘巡逻艇和一艘拖船。& H2 b7 @3 n5 d5 M$ `0 S! V8 S
6 u# x# Q) J# C. I1 K( ?+ M. j但正所谓“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俄军也在想办法对付乌军无人艇,利用固定翼飞机和直升机居高临下摧毁缺乏还手之力的无人艇成为最典型的手法。俄军此前也多次发布视频,展示利用直升机配备的机枪、非制导火箭弹和反坦克导弹摧毁乌军无人艇。而现有证据显示,乌克兰从去年5月开始尝试为无人艇配备红外制导的空对空导弹,作为对付俄军直升机和固定翼飞机空中打击的应对策略。美国“动力”网站2日称,俄军发布的视频显示,2024年5月7日,俄军卡-29直升机在克里米亚半岛西北部海域摧毁了乌军一艘安装有R-73空对空导弹的Magura V5型自杀式无人艇。被俄军俘获的无人艇残骸显示,该艇后部设置有可以倾斜发射R-73空对空导弹的发射架,可能是通过艇艏的红外/光电瞄准设备提供目标指引。当时该艇曾向俄军直升机发射一枚导弹,但没有命中。该报道称,尽管俄军直升机飞行员对于乌克兰将空对空导弹与无人艇结合的做法感到惊讶,但俄军当时并未重视这种趋势,直到最近的战斗证明为无人艇配备防空导弹的做法是有效的。 9 L M! n3 o3 q
7 L# N S6 G5 B5 A9 ^0 [/ N
# r( {% X0 t3 F' ^
' l' c- c" f# C( ]5 C4 e8 S被锁定的俄军直升机- ?4 T7 c8 t# s/ B R6 F
, Y' h& C' I; {" ?/ S' [# N报道称,安装在无人艇上的R-73格斗导弹是一种强大的对空武器。它原本是乌克兰空军米格-29和苏-27战斗机上的主力空战武器,采用灵敏的红外制导模式。R-73配合头盔瞄准具,可以在空战中对抗离轴角75度的目标。“这意味着无人艇只需要简单的辅助传感器就可以协助该导弹锁定空中目标”。再加上R-73的有效射程超过直升机使用的机枪和反坦克导弹,“对于意图攻击乌军无人艇的俄军直升机或固定翼飞机而言,它们可能会首先进入乌军无人艇对空导弹的攻击范围,因此再也无法安枕无忧地放心攻击了”。
! G+ k4 N3 C7 c2 K; T6 `4 ~/ W( |; _% h$ B& m/ g5 P2 i5 n
“动力”网站提到,为水面舰艇安装空对空导弹的做法正在快速扩散,也门胡塞武装就已经将R-73改装为从水面发射,并将其作为防空武器。
/ b- ?" W: _1 T) B
- P2 y& ~! t. @) ~2 Q" G6 ^“福布斯”网站称,无论是乌军为无人艇配备机枪和防空导弹,还是俄军利用各种方法展开反制,都显示当前俄乌在黑海的无人艇攻防战还在持续升级。芬兰国防分析师乔尼·阿斯科拉评价称,“乌克兰无人艇击落俄军直升机是一次前所未有的事件,对俄罗斯在黑海的行动具有重大影响。”他表示,未来乌克兰也可能为地面机器人配备相同的传感器和对空导弹。“如果能够使用无人地面车辆以低成本复制这一做法,可以快速增强乌克兰的近程防空能力。”
' D$ Z# A1 \5 T, n9 m8 L. j( r$ P- z
) D' {' O) k/ L, B$ K: p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的中国军事专家表示,单从技术手段看,乌军为无人艇配备格斗导弹的实现难度不大,考虑到无人艇的对空探测能力有限,有了防备的俄军直升机也不难避开格斗导弹的攻击范围。但俄乌无人艇攻防战所带来的未来海战作战思路的转变,更受到各国海军的重视。现役主力舰艇往往更重视应对战斗机或导弹等空中威胁以及水下潜艇,如何应对这类成本低廉、难以被探测且活动范围广的自杀式无人艇成为难题。
, m0 w* j2 Q% G6 c% g4 z9 ], Q. @1 U7 H+ F9 Z' ~% i) b* ]4 j# u
无人机突袭越来越难防 - W% j& a- ~5 u- l }( b
$ @* m9 V1 ?1 q3 ]: {5 A
持续的俄乌冲突中,挂载小型炸弹或反装甲武器的小型无人机已经超越火炮,成为战场上的“死神代表”。各国军事专家认为,传统对付这类无人机的措施正在逐步失效,如何应对无人机威胁重新成为现实中的难题。俄罗斯卫星网1日称,乌克兰国防情报总局局长基里洛·布达诺夫承认,俄军开始大量使用光纤制导的第一人称视角无人机(FPV),这种不受电子战干扰的设备正成为乌军面临的“巨大问题”。 8 b+ }8 y- \. h3 s8 B; R
9 q) ?1 C3 A8 t* R8 X
俄罗斯国防部去年12月接连发布多个视频,展示俄军无人机如何摧毁乌军坦克和装甲车辆。美国“突发防务”网站注意到,为了防备这类无人机的攻击,俄乌双方的装甲车辆基本都配备有格栅装甲用于阻拦无人机投掷的炸弹。但俄罗斯卫星通讯社去年12月25日的报道称,俄国防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两名俄军无人机操作员在扎波罗热方向通过密切配合,成功摧毁一辆配备格栅装甲的乌军坦克。报道称,当时一名无人机操作员遥控指挥四旋翼无人机在坦克顶部释放一枚手雷,直接将坦克正上方的防护网炸开大洞,而第二名无人机操作员控制无人机扔下反坦克手雷,穿过防护网的洞直击乌军坦克炮塔顶部,爆炸击穿了顶部装甲并直接引爆内部弹药。 3 T3 Q* W3 t) T. N7 p# x/ \0 t
# S0 Z0 u" U$ u+ m+ J7 L5 X
而另一个视频显示,俄军使用光纤制导的FPV在库尔斯克方向击毁了一辆乌军的美制M1A1“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视频显示这辆M1A1坦克在沿着公路行驶,第一架FPV无人机直接撞上坦克后方,导致该坦克瘫痪。随后视频切换到第二架FPV无人机视角,该无人机准确地从炮塔侧后方发起攻击,成功将M1A1坦克摧毁。“突发防务”网站提到,俄军正越来越多地使用光纤制导的FPV无人机。传统无人机主要依靠无线电信号遥控指挥,因此各种无线电干扰装置,从大型电子战设备到单兵的反无人机枪都是利用破坏无线电信号的方式,让无人机失去控制而无法执行作战任务。但光纤制导的无人机具有更强的抗干扰能力,几乎不会受到对方电子战设备的影响,即便在复杂的电磁环境中也能保持信号稳定。 2 b$ X' ]/ _$ @( G/ C7 x9 {: `, [% {
t [" x+ ]5 K7 L0 g3 B
正是因为越来越多的无人机攻击,让美国《国家利益》杂志网站承认,美国援助乌克兰的M1A1坦克在战场上面临困境。相关文章认为这款坦克已被证明无法改变战争进程,因为它很容易遭到俄罗斯无人机和反坦克导弹的攻击。报道用“浪费坦克、浪费时间”来总结M1A1坦克在乌克兰战场的表现。 2 R- d+ F4 w) K1 ^" w$ q3 Z+ S$ S
; O' M5 i+ P" P$ `" a接受采访的中国专家表示,携带战斗部的小型无人机如今正在快速展开技术和战法的迭代,的确对传统的反无人机手段提出挑战。光纤制导的无人机使得电磁干扰/欺骗这类最方便的反无人机措施不再有效,必须更多依靠硬杀伤等反无人机手段。新一代主战坦克往往配备主动防御系统,能够定向密集释放弹片拦截来袭无人机。但由于小型无人机相对主战坦克便宜得多,如果采用多架无人机协同攻击的模式,很可能会让坦克的主动防御系统顾此失彼,或者耗尽拦截弹药而最终无力回天。
8 z1 ?7 r9 n6 l0 E( R7 a h+ j8 [5 I
人工智能会是解决之道吗?
+ F; A# p9 |: {
$ x! [6 e" t) _ U" u' R接受采访的专家表示,当前无人装备的智能化水平相对有限,单独应对起来并不难,但它们具有一个重大优势——成本相对低廉。例如配备反坦克弹药的FPV无人机单价只有几千美元,乌克兰无人艇的造价约为20万-30万美元,相比之下,现代主战坦克和直升机价值往往在数百万美元以上,护卫舰等现代主力作战舰艇的造价动辄上亿美元。因此进攻方利用无人装备发动大规模袭击时可以“不惜损失”,哪怕“几十换一”也“划算”。甚至很多情况下,无人机的成本都远低于拦截导弹的造价,例如在持续的红海护航行动中,美国海军被迫用价值数百万美元的防空导弹拦截胡塞武装的廉价无人机。 : Y& i/ X- q9 G& G* }: S
8 ]: E% |7 N4 u- n
美国《防务新闻》1日称,针对当前无人装备的这种特性,多国都在专门研制低成本的反无人机弹药。例如爱沙尼亚一家科技初创企业弗兰肯堡技术公司就在开发一种微型导弹,旨在对抗低空飞行的俄军廉价自杀无人机,并计划本月在乌克兰进行测试。报道称,该导弹相比现有的反无人机导弹“价格只有1/10、生产速度快100倍”,并将使用人工智能软件来瞄准即将到来的无人机袭击。美国防务巨头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也在研制“微型击杀导弹”,能够摧毁来袭无人机、火箭弹和炮弹。 9 A5 O% M8 ]0 @+ H
# N- h2 B; j) p! s [; [4 s
此外,应对无人装备威胁的另一个难题是“提前发现”,因为现有无人装备通常存在目标小、不容易被察觉的特点,等到发现时留下的反应时间往往很少。为此美国正在引入人工智能技术,以强化对无人装备威胁的识别能力。按照美陆军规划的“前沿区域防空系统”,先进战斗管理器的人工智能只需0.25秒便能完成作战决策,并实时自主选择最合适的武器拦截无人机。路透社去年12月4日报道称,美国国防科技公司安杜里尔工业公司和美国人工智能巨头OpenAI公司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将利用先进的人工智能改进美国的反无人机系统,并优化该系统实时监测、评估和应对潜在空中威胁的能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