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社北京12月8日电 题: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共绘美丽中国新画卷——“高质量发展调研行”聚焦生态文明建设7 ^7 v0 _0 G3 I
* [6 d* N8 ~2 S2 ~! C新华社记者 h A U `( f
5 ]/ c) ~: O- X) C: n% P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加快建设,重点区域生态质量持续提升,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显著成效……近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中华大地正展现出天蓝地绿水清的亮丽新景象。
! u! w7 W/ j a, k, D5 \0 `5 s( K( o% B
当前和今后十年是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关键时期。连月来,新华社记者兵分多路参加“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深入陕西、江西、福建、云南等地采访,记录各地的绿色发展故事,感受美丽中国新画卷展现的勃勃生机。
0 K4 l* a1 Z) W) z+ b; j# v+ x0 r$ {
# j1 \- e& s& S. _" J6 _" \守护生态美景,书写“绿色答卷”
! Z, h* E1 r0 f% |- L4 O- o4 `: g, i- O1 h0 ]$ m# ]0 i2 K
远眺山峦叠翠,近看碧波荡漾……冬日时节,云南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的草海湖滨生态湿地,湖水清澈、鱼儿畅游,游客在步道上悠闲散步。2 R" i% v( L; H' }" v) i
) X% f% r! l" Y" j6 @正带领队员在水上打捞杂草的滇池“巾帼打捞队”队长李云丽说,10多年前,滇池水质不好,水葫芦、青苔和塑料垃圾很多,每天能打捞两三吨。现在滇池沿岸修复了许多湿地,湖水变清了,垃圾也少了,主要以打捞枯死的杂草为主。% n1 K' ?' x S% L: m
# r- K& v% p7 Z; p+ O
近年来,昆明市采取控源截污、精准防控、科学补水等措施,并持续修复湖滨生态,在滇池“绿色之肾”湖滨生态带的守护下,湖清岸绿的美好图景正一步步变成现实。/ r0 r7 e6 x( y5 q$ T
+ u8 v. ^9 ?8 C3 i8 ^
昆明市滇池管理局局长袁亭聚介绍,滇池沿岸目前已建成湖滨生态带6.29万亩,每年可吸收水体中总氮1324吨、总磷74吨。同时,湖滨生态带的植物已从2007年的232种增至目前的303种,鸟类从89种增至175种,滇池鱼类恢复至26种,生物多样性显著提升。) H: M$ E" p3 B" K/ J
! a3 D9 l/ H7 ]. y- g) M云南省委书记王宁表示,生态环境是云南的宝贵财富,也是全国的宝贵财富。云南将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坚决守护好七彩云南的蓝天白云、绿水青山、良田沃土,建设好祖国西南的美丽家园。
+ H: X2 h. a: Q9 ]/ r
& q9 h7 A- \ D. k9 _- t滇池的生态之变,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成效的一个生动缩影。
/ K$ U7 }" _7 H
9 a0 U9 ?% O# ^* y* H冬日秦岭,群峰逶迤。走进西安市鄠邑区白龙沟村,看着眼前的坡地从昔日的砖厂、别墅,到如今复耕成为农田、果园,村民李树林颇为感慨:“现在我们村的生态账算得明白着呢,一心护生态、搞绿色产业,日子很滋润。”
, s& X0 j& o1 c' z D7 A! i0 t% y7 E, A4 `
2018年,陕西省秦岭北麓西安境内开展违建别墅专项整治行动,白龙沟村的12栋违建别墅被拆除,平整后的坡地再次交还给村民。从山脚到半坡,村民们重新种上果树和玉米,加上沿线旅游带动,人均年收入进一步增加。
4 j+ D: L( Y+ }0 c9 X H \; P
- S9 t ]1 _6 a1 G如今,秦岭保护举措还在不断深化。在持续保护修复方面,陕西扎实开展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累计投入中央和省级财政资金5.66亿元,治理项目110个,治理面积2.3万亩;全力防范化解尾矿库安全风险,已完成11座尾矿库闭库销号、5座提升改造;加快推进秦岭国家公园、秦岭国家植物园建设;建立川陕甘大熊猫国家公园协同保护管理机制。" [# I1 S$ G: h
5 A2 H& q: t) S- F" v# D% p
陕西省委书记赵一德表示,要牢记陕西生态环境保护是关系全国生态环境大局的“国之大者”,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切实担负起守护中华民族祖脉、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政治责任、历史责任、时代责任。* t: k8 H3 {/ c
`3 D3 `6 [7 @% p; _用好“生态财富”,打造“美丽经济”3 {6 U! C9 c" d* j% T) L5 j' V
8 w5 B5 `# L C, \
走进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秋口镇王村,蜿蜒的小河静静流淌,将两侧的石门自然村和一个形似月亮的小岛隔开来。一水之隔,隔不断两地“居民”的“交往”,石门村的村民与小岛上的蓝冠噪鹛和谐相处、彼此受益。
" f' \ \ K; R, j: ~0 `4 B$ A$ A0 p# l" @5 w5 @
蓝冠噪鹛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也是世界上最濒危的雀形目鸟类之一,全球种群数量仅有250余只。为了守护好这张“生态名片”,石门村成立了志愿护鸟队,还建设了蓝冠噪鹛鸟类博物馆。60多岁的护鸟队队长俞旺金说,随着大家生态意识增强,乡村环境越来越好,每年蓝冠噪鹛都会飞来小岛上筑巢繁衍。# {0 g3 z7 h( K. Q G* {4 L: j
^( V, e/ T) K" P/ g$ h优美的环境吸引了众多游客。以前在浙江海宁务工的村民王土英选择返乡创业,把自家民房改造成民宿,还开起了农家乐。王土英说,如今村里业态多元,村民们有多重“身份”,像她既是民宿主又是厨师、导游,增收渠道更丰富。
" D/ z% O4 S5 C' Z7 L: ^
+ y/ O* T/ f5 Z+ j# x! \8 R, k好生态带来好收益。今年以来,石门村接待游客超过百万人次,多的时候一天就有上万人次。村里以前只有2家民宿,现在已经有30多家。村民人均年收入由2013年的4000元提升到如今超过3万元。
/ |) |1 X4 _; y! f
7 r1 T1 l1 e S* |& G/ r4 F江西省委书记尹弘表示,作为唯一兼具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和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的省份,江西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强化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积极培育绿色低碳产业,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 U) e( P: `" @( E* l* }- G+ W O# ~+ H" {( M1 b" h
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
, g9 n0 K, r7 P! g' W/ t$ r# @2 q2 v4 S( G' N$ T
每天上市117类、1700多个品种的鲜花,花拍中心日均成交量高达600万枝,花卉市场鲜切花出口5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日,记者走进昆明斗南花卉交易市场,见人潮涌动,享花香四溢,品“美丽经济”。
8 G0 O3 M2 X* z! `$ m' r
: z" y* H4 e [“通过引进设施农业和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系统等,我们的种植方式有了质的提升,玫瑰产量和品质都提高了不少,4名种植工人就可完成20亩花田的基本工作。”从事花卉种植和交易20余年的花农杨涛说,节假日高峰期间,他一天售出的玫瑰高达14万枝。* s' }1 v0 w( W2 Y4 ~: y' R
/ u- x9 F8 s+ ~9 _5 {' x# U
“我们不仅带动了商户和种植户,还带动了49家物流企业、近1.2万家供货品牌(合作社)、1万余名花卉经纪人、35万家花卉批发市场和花店,形成了‘一个市场带活一个产业’的发展格局。”云南斗南花卉产业集团执行总裁钱崇峻说。1 Z" |0 q0 |# {# ?
: d$ I1 Y) N- B, q/ s: z关注绿色发展,创造美好生活
/ [' O `/ `3 w( I3 S% A1 u
. v6 I4 Q! C% o9 W0 E m! v* A穿越林间、经过水边、行经花圃、路过农田……在福建泉州台商投资区的海上丝绸之路生态公园,人们在城市中乐享自然田园风光。: E- i- U0 H7 d* R; G* h: g! b7 _. F
2 _, E0 `2 g9 ^9 U9 Q$ r9 {
在这里从事环卫工作的上浦村村民陈芽说,此处靠近河流入海口的咸淡水交汇区,之前很多地方是村民的盐碱化红薯地、鱼塘和虾塘等,养殖和农村污水排放长期失管,导致生态环境变得很差。
) f! q; n" E% q
1 i; t: |& p0 ?: ] p2 [% g- n泉州市在2017年提出生态连绵带概念,以山水林田湖草统筹治理系统观,打造“山为骨、水为脉,林田湖草为肌体”的山水田园城市。作为生态连绵带建设先行示范的泉州海丝生态公园,被贯穿而过的百崎湖水系分为两个园区,打造形成山、水、林、田、塘、湿地为一体的生态景观综合体。
1 N5 r0 M2 C% ?" J( j
1 I# w0 p+ Z$ V$ j# d$ [1 I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重塑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6 \ ^- s; O1 T% G1 A) V" ]
y* j: v' X. R福建省委书记周祖翼表示,福建将进一步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创新,加快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大格局,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巩固绿水青山优势,厚植金山银山潜力,谱写美丽中国建设福建篇章。* O' J7 X3 e- i% A( G1 A. G
3 o# b; Z1 n! P3 T5 _( C W9 E! Q
保护生态环境,是创造美好生活不可或缺的一环。
) e" N1 ~- O5 n$ b0 ~" E- h
$ z+ J/ q5 s( r) U! _3 O- P Q陕西富平县庄里镇,采收后的新鲜柿子经过削皮、挂晒等多道工序加工后,成了香甜软糯的柿饼。眼下,柿饼正大量上市。
* J; l4 K: W8 m: `0 w& p: k2 E* p7 Q* v6 n; [1 d
庄里镇三河村党支部书记莫代武说:“过去我们这一带的山区坡地水土流失严重,柿子树难成活,更难成片。随着国家水土保持重点项目建设、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等工程持续实施,山坡慢慢绿了起来,自然灾害也少了,村民们的柿树越种越多。”) ~: M( y0 I4 ~6 u- n& b, v! C
; [$ A! |: C& G- N
一个个甜糯的柿饼,见证着富平人奔向甜蜜生活的努力。目前,富平县柿树种植面积达36万余亩,其中水土保持治理面积就占了三分之一,全县约四分之一的人口在柿子产业链上忙碌。目前,富平柿子全产业链产值已超过65亿元,带动群众年人均增收5000余元。0 x `# X) [) j* ]' N! k. m+ R
; n, D+ ~4 D2 k5 Q6 K3 R0 Q
保护好生态环境,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i& L! D& a- y* [
! I* J! k6 G9 b. L
近年来,我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建立环保督察工作机制,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编制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一项项有力改革举措成绩斐然。今年6月1日,《生态保护补偿条例》开始施行,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步入新阶段。
# V" Q0 O$ F9 ]8 w E
5 g0 c' g5 m( R, \1 m7 s w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1 ]$ O: U% b- v8 h+ B8 ]8 q8 z3 v) t% n7 t
新时代新征程上,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亿万人民携手同心、不懈奋斗,定能书写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绚丽新篇章。(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