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国家体育总局官网发布了新版《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体竞字〔2024〕121号,以下简称新版《标准》), 修订后的新版《标准》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
* ~* Z7 k( W' ~0 N
( g! j" P+ x! {, Z3 ~
$ }# P( g' u0 F% C; o2 m7 u) ?$ a/ T6 ~
4 o* L3 a: G+ Y. [
与此前发布的《体育总局关于印发的通知》(体竞字〔2021〕131号,以下简称老版《标准》)相比,新版《标准》在大球项目上有很大的变动,其中篮球项目(三人篮球除外),大量教育局教委主办的校园级别的赛事的达级名额和资格被减少甚至取消。# f6 P4 S1 O, N$ h$ f2 Q# x
# }; B9 h& `! c _* K. l! Z0 n
4 a3 U! d# s2 _7 `
; Y, r; U+ p: v* v3 D
首先从内容字数上看,新版《标准》中的篮球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就缩水很多。
+ V7 F* V) e$ J( P6 h$ N
& r* l/ ?) Y" S6 D% k" M一级运动员:
1 R8 A9 J# U. h) j8 @
y" K, W( Y) a; p2 c0 h+ F
# v8 G" v" |6 F3 z. M& b) R6 q6 c新版《标准》中一级运动员授予资格相关内容中,全国(U18)青年篮球冠军赛、全国(U17、U16)青少年篮球联赛、全国U17篮球比赛、全国篮校杯篮球比赛、全国体育传统学校联赛(高中组)、全国高中联赛总排名、中国中学生篮球锦标赛被统一到了一起。: y' T2 w* u9 p7 ]; m
! M; ?+ |4 M& v& Q% T# i2 c评定标准为:# L0 v ~1 F* ], O7 B/ X- K
3 T. ~* i) ?/ @% ]1.第1名,授予达到上场要求的7名运动员;5 z# J" z9 G/ n% F- q3 y2 s" d
, e `/ ]0 E' E
2.第2-3名,授予达到上场要求的5名运动员;
( L) S$ p% n" D" e) w+ M1 b
3 A1 N* J% z& S2 K3.第4-8名,授予达到上场要求的3名运动员;% n8 Z! @- @: b: [( e0 I4 Z- ]* x6 o
- B& c7 `% R+ G2 u& W. ~ C而老版《标准》中,这些赛事各有各的评定标准,且总体上名额更多。
& i( t- m& J! }; ?+ n3 E1 x% l q% Z. ?( ]) c' i/ l5 H
比如,全国篮校杯篮球比赛的第1名,授予参赛的8名运动员;第2-4名,授予参赛的5名运动员;中国篮球协会和中国中学生体育协会共同主办的全国高中联赛,总排名第1名,授予参赛的6名运动员,第2名授予参赛的5名运动员,但是东南西北4个分区赛排名在3-4、5-8名各有2个和1个名额。
4 n& Y; ]; e1 [0 R F2 Z1 @1 {3 ^3 {+ I+ y& T9 i* | _4 d
二级运动员:; N" k5 L. Z$ J
+ v9 b9 ~# w$ ]; u, T- u0 k# }0 ~3 q/ c
二级运动员相关内容篇幅也大幅度减少,比起老版《标准》,新版中全国(U16-19)青年篮球联赛达级资格被取消。还包括全国篮校杯篮球决赛、中国篮球协会和中国中学生体育协会共同主办的全国高中、初中联赛等赛事等。4 O0 B" H( y& ~2 l5 R# I$ w/ y
# E2 w8 z) M; N/ u& E5 M/ [$ m& x
. B( Z' d+ E8 ^
: m- ]: i1 ~2 Z1 r, U, S(新版)$ t3 ^& r& N. z8 v6 y! W
# W4 l$ w8 O; @* H
9 `' A9 o8 |* \3 D
u! l: P& q$ r6 ^; C8 Q(老版)
8 p0 X4 ^. Z3 \
" E% O, T) F' z6 ~* g6 _另外,新版《标准》还规定:未上场比赛运动员不得授予等级称号。上述全国比赛、省级比赛“达到上场要求”是指运动员累计上场时间须达到所在队伍比赛总时间 20%以上,且累计获胜贡献水平达到该赛事前 80%。 累计获胜贡献水平计算方式须按照中国篮球协会有关规定执行。
5 s0 P0 y! W& T! N& s. W2 G* Z4 D* q% e; \! h! ]7 v- K
老版《标准》则是:上述条款中“参赛”指报名且上场比赛,相关证明由中国篮球协会或比赛组委会提供。
/ w- O) e4 z, i, P3 b) o- I8 B* x2 o* g! @
可见,新版《标准》中不仅大量校园级别的赛事的达级名额和资格被减少甚至取消,并且还提高了各大赛事中运动员上场要求。 |
|